寒冬到时方添衣

2020-12-18   来源:教育文摘
寒冬到时方添衣

王永林

“小雪”刚过飘小雪,一场寒潮寒更寒,天阴雨冷,气温骤降。秋衣已抵不住初冬的阴冷,老伴从衣柜里将过冬穿的衣服都理了出来,棉的、皮的、毛线的、羽绒的,看着这么多一年也难得穿一次的衣服,40多年前,寒冬到时方添衣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种田人累死累活忙一年,秋季决算分配大多数还倒欠生产队里的钱。再说那时什么生活物资都是计划供应的,吃的、穿的就连抽的烟都要凭发放的各种卡证票券购买,做衣服要有购布证、棉花券,但主要缺的是钱。那时,乡下条件差的,男的冬天无论多冷,上身衬衣外穿一件“滑壳头”的老棉袄,下身套上条锦裤或几条单裤,腰上系条布带,女的也是如此,只是头上添块方头巾;直到春天过去,栽前作稻时才一一脱换成单衣,夏天男的几乎都打赤膊,最多在背上披块给纱布,个个晒得黑黑的。条件好一点的,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能添上几件新的罩衣就不错了。至于孩子,更是穿得五花八门,长袍短套,哥哥姐姐穿不了的弟弟妹妹接着穿,男女几乎都分不清。所以,大多数人家只有在夏天换季、冬天御寒实在挨不过去时,才考虑到添置衣服,而那时街镇没有出售衣服的服装店,集市也被取缔,所以做衣服的人家都要请师傅上门做,一年也就一两回,困难人家两户合起来才能做满一天,做两三天的都是要娶媳或嫁女的。

我记得,读三年级时,那年也刚下了场小雪,母亲对我们说明天礼拜不上学,请裁缝师傅上门做衣服,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我们高兴极了,眼巴巴地盼着天快亮。广播里刚报完七点钟,只见一中年人一头挑着缝纫机机头,一头挑着机架进了门。父亲当即将两张长凳叠起来,将门板一头搁在凳上,一头搁在饭桌上,搭上个简易案板,母亲将剪回的各种颜色、质地的布料放在案板上,再跟师傅讲明,哪个是给谁做的。那师傅肩上搭着条皮尺,叫我们五六个兄弟姐妹依次排好队,开始量尺寸,嘴里面不停地说着,这是给哥哥做的,这是弟弟、妹妹做的,低头弯腰,动作轻盈,不一会儿就量好了,然后捏着一块跟饼干大小厚薄也差不多的红色划片,一一在衣料上记上尺寸,一气呵成。我看呆了,师傅记性真好,这么多数目记得这么牢,心里佩服极了。

尺寸量好后,便开始裁剪,只见他左手持竹尺,右手持划片,飞快地画着线条,有竖的、横的、圆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划完了,便拿起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剪了起来,整块的布顿时被剪得七零八落,他卷起放在一边。

接着师傅将“蝴蝶牌”字样的机头装进机架,这里一旋,那里一拧,变戏法似的就装好了。随后师傅双脚在踏板上一上一下踩,双手在机台上将布料一起朝前送,只听哒哒哒哒的机器声,一件一件衣服便成形了。母亲也帮着锁纽口,因为裁缝师傅说,天光短要摸夜了,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了,师傅才完工,帮着我们试穿新衣服,件件都合身,不用说我们心里多高兴了。但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大姐在一旁抹着泪水,因为她和父亲母亲一样,一件衣服都没有做。

就这样,我们家每年都会请裁缝师傅上门做一两天衣服,可我再没有第一次看裁缝师傅做衣服时那样高兴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情一年比一年感到沉重压抑,特别是当自己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后,再给我的孩子做衣时更是如此,因为我看到父母头发一天天灰白了,饱经风霜的脸更憔悴了,自己虽已过了“三十而立”直奔“四十不惑”,但不管怎样努力,拼死拼活地干,生活依然过得紧巴巴的,毫无起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农村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种田人生活达到了小康,请裁缝师傅上门做衣也早已成为历史。现今一年四季,什么衣服都是现买现穿,姑娘小伙主要讲究的是式样、质地、颜色、穿着时髦,而不是价格的高低,就连老年人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御寒,更是为了穿着舒适、光鲜漂亮,显示自己儿女的孝顺、生活过得滋润。

望着眼前这些准备过冬的衣服有感而发,又回忆起那些年不堪回首的往事了。

寒冬到时方添衣

http://m.99888y.com/zuowenjiqiao/78263.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寒冬里的笑声

教育文摘

反思教育的度——读《自己拯救自己》有感

教育文摘

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 11篇

教育文摘

破土而出的种

教育文摘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教育文摘

一碗汤面条

教育文摘

家风的熏陶——读《家庭的力量》有感

教育文摘

毕业季,离情别绪

教育文摘

在鼓励中成长

教育文摘

石榴花开

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