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精选四篇

2024-01-12   来源: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长篇小说——《琴声飞过旷野》。我先把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浏览了一遍,接着认认真真地通读,然后再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彩内容,就这样历时一周,我终于读完了。

  这本长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八岁的女童“拉倒”成了孤儿,被一个债主卖给了茶山戏班子,从此开始了在戏班子里打杂的生活。不久后,小拉倒所在的茶山戏班子加入了红军宣传队,她也被改名为“韩子路”。随后抗日战争爆发了,韩子路和其他孩子们也加入到了战斗的一线,帮助运送伤员,在战争期间,韩子路和其他孩子们还被送到部队所创建的希望小学接受文化教育。慢慢的,韩子路由一个性格内向的“小拉倒”成长为了一名勇敢的共产党员战士

  书中,韩子路利用胡琴向司令员传递“约翰斯基”密码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一名红军报务员叛变了,秘密用电报为日军发送了司令员准备在牛尾巴岗开展街巷游击战的全部计划,红军部队危在旦夕。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韩子路想起他们曾经玩过的“约翰斯基”密码游戏,灵机一动,决定用琴声来传递“报务员变节,紧急撤退!”的密码。司令员听到琴声后,迅速***了隐藏在音符中的密码,立即指挥部队紧急撤退,逃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在这紧急关头,韩子路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行为,拯救了红军部队,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一个可怜的孤儿,自从来到红军宣传队,不断地磨炼成长,渐渐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刚开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为生存而打拼,在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后,树立了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从而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的红军小战士。

  我和书中的韩子路是同龄人,不同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时代,不用为了吃不饱饭或没地方住而担忧,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成长。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学家,我应该向韩子路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努力磨炼和提升自己,坚持自己心中的热爱,不断探索、***自然的密码。

  假期的一天,父母带我来到了金寨县第一希望小学,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仿佛听到那悠扬的琴声再次响起,缓缓飞向那巍峨的青山,飞过那无边的旷野。

【篇二】《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

  琴声飞过旷野,也飞掠时代与历史的空间,战火中的少年,在血色岁月中顽强成长。你听,那飞过旷野的琴声还在,那澎湃激荡的心,也还在。当年的少年文艺战士们以琴为剑,刺破黑暗,迎来光明。他们的故事让你我坚信:心中有理想万山无阻挡!

  一支以琴为剑的少年宣传队,一座传承理想的巍峨英雄山,烽火硝烟里不朽的传奇,峥嵘岁月中别样的成长……

  在假期里我读了长篇小说《琴声飞过旷野》,这本小说是著名作家徐贵祥的新作,《琴声飞过旷野》可称为历史天空下的少年传奇。

  女孩“拉倒”,8岁成了孤儿,被一个债主卖给了戏班子,自此开始在戏班子打杂的生活,后改名韩子路。不久,她所在的茶山戏班子加入了红军队伍,她也成了红军宣传队的一员,而后在全民族抗战的硝烟里成长。  《琴声飞过旷野》讲述了韩子路、乔咏秋、白儿扎等少年,成长为坚韧乐观的革命战士。

  反抗欺凌压迫的底层意志和自由发展、团结友爱、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和大我的道德理想,是《琴声飞过旷野》给我的重要启示和价值。

  阅读完《琴声飞过旷野》,我被韩子路的勇气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她把琴声当作一只翅膀,带着梦想和希望飞过坎坷,她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韩子路的故事激励了我,我也要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篇三】《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

  《琴声飞过旷野》是徐贵祥创作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既是一部从正面全方位描写几个孩子生活、情感和命运遭遇的作品,也是一部别样的革命历史小说,儿童及其生活既是小说表现的内容和对象,也是作家进入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独特路径。

  作品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品格。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大别山区的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故事虽为虚构,却以历史真实为基础。我们随处可见重要历史事件介入文学虚构,对人物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作为一位严肃的历史小说作家,徐贵祥显然不愿意在打开历史想象丰富空间的同时,再让历史变成现实欲望的投影,《琴声飞过旷野》中延续了他对历史的庄严态度,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深挚关切。

  《琴声飞过旷野》对历史真实性的还原,突出历史与人向上向善的一面。这里有细心关注孩子的衣食生活、情感思想的叶晨霞和李桐,有关切孩子稚嫩心灵、不希望他们看到过于残酷的战斗场面而遭受血腥刺激的韦思源,有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戏曲技能、富有侠义心肠的黄奎师傅,也有来自大城市用心教授孩子文化和艺术的朱玛丽老师。

  革命者希望能“让他们不再受穷,把他们的童年还给他们”,他们带戏班走街串巷演出,并不仅为了挣钱,也为让孩子们见世面,了解正在变化中的这个世界。即便在战火纷飞的时刻,他们想到的也是“一定不能再让孩子们冒险了”,把孩子转移到老根据地,给他们找地方读书,学知识,长大后“为国家做大事”。

  作家用轻灵风趣的文字,呈现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儿童形象,展现了他们平凡淳朴而又可爱可敬的心灵,细致而又深入地发掘出孩子们纯洁、坚强、善良的品质,以及潜藏在他们身上的发展潜力和强大可塑性。无论是在最初的茶山戏班,还是在红军宣传队、随营学校的文艺队,抑或临时根据地的文艺队,作家对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都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表现,对师徒情、师生情、母子情的描写,都饱含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他们的胸怀是如此坦荡,感情是如此朗健,心地是如此良善,意志是如此强韧,某种意义上已达到了现实与理想完美交融充满崇高感的诗意境界。

  对善之高扬、弘扬,在根本上造就了艺术之美。《琴声飞过旷野》之美,在乎山水自然之美的简洁描画,在乎人物心灵之美的轻妙点染,亦在乎生活之美举重若轻的发现。这里的美,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并不将人物的政治化情感、立场和态度排除在外。相反,当《国际歌》《团结起来到明天》等歌曲一次次唱起并往复回荡于山谷、旷野和人物的内心之时,其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

  与徐贵祥以往的小说相比,《琴声飞过旷野》篇幅较为简短,风格更为清新明朗,在人物塑造和历史复杂性的揭示上也有所不同。但从发掘革命精神资源、重新审视革命历史,重新召唤和丰富革命的精神意义上看,《琴声飞过旷野》又与他以往的小说一脉相承。小说在聚焦革命年代儿童的生活、情感、心理和成长的同时,关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宏大革命史,通过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儿童形象,不仅展现了一个艺术团体和团队的成长,更展现了现代历史中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抗争意志和命运转折。小说具有回归日常生活和人情伦理的质感,也正是在日常生活和情感的质地上,生长出超越性精神诉求和终极信仰。这是小说的独特价值所在。

  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展示出一种革命最初萌芽、发生的状态,他们与更为理性成熟的革命者一起,共同构成现代中国革命历史源源不息的流脉和信仰传承的谱系。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段寻访初心、净化灵魂之旅。对于读者来说,这何尝不是寻找时代背后的宏深历史血脉和超越性价值理想的过程?以敬畏之心触摸历史和人性真实存在的细节,看到那段历史中包含的崇高精神诉求,看到友爱团结、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道德理想,是《琴声飞过旷野》的重要价值和启示。

【篇四】《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

  当我合上眼前这本书时,眼角正流淌着泪水。

  请想象一下,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大别山的角落,沐浴着知识的光辉。他们享受着知识,不畏艰苦,哪怕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他们义无反顾。只为学到文化,去抗日的第一线抗击敌人。

  这样太伟大了!想到这里,我又一次流下了泪水。

  这时,我又想到了与琴为友的韩子路,成为一名战士的白儿扎,知识渊博的乔永秋(秋子),关心孩子的叶晨露,和蔼可亲的李大叔和黄大叔,懂战术的戏班主张得开,“艺术家”朱玛丽,英姿飒爽的韦司令,还有那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是他们,在一起,用热血筑成了大别山的长城。是他们,帮助老百姓识字,开夜校,让老百姓富起来。

  韩子路,她本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后被卖到了茶山戏班。在这里,她遇到了改变了她一生的三个人:黄奎师傅、李桐师傅和叶晨露师傅。他们教育她,培养她,训练她,让她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团战士,为前线的战士们播撒出新的希望的种子。

  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件。如:为群众开夜校,在炮火的缝隙中学习,冒死为别人拖住敌人……这些无一不让我流下了热泪。

  天黑了,我躺在床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精选四篇

http://m.99888y.com/changyongyingyongwen/107586.html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自我超越读后感【汇编三篇】

读后感

关于四时之诗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

琴声飞过旷野读后感五篇

读后感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范文三篇

读后感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500字【四篇】

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精选五篇

读后感

关于初心读后感500字【五篇】

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400字汇编4篇

读后感

五年级四大名著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

平易近人读后感1000字范文汇总四篇

读后感